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信

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规划计划

2024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计划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4-04-01 10:35:44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于广州而言,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对于广州体育而言,是加快推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体育战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全运筹备这条主线,抓全运带全面,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做好体育各项工作,努力推动体育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体育力量。

  一、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筑牢忠诚之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体育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切实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好、落实好,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展现广州体育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强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等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作出的最新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高质量专项调研,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在全运筹备等重大任务一线培养干部、检验干部、发现干部、选拔干部,通过岗位轮换、交流锻炼、提拔晋升等手段,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干部队伍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从严监督管理,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加强干部日常监督,加大体育行业不正之风整治力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对党忠诚和勇于担当的态度,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和成果运用,不折不扣抓好整改任务落实,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广州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各项筹备工作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把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举全局之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办赛的新典范。

  (二)突出工作重点。聚焦赛事筹办主责主业,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周密细致做好赛事筹备各项工作。以最强力度推进场馆维修改造,抢抓时间、倒排工期,协调国家相关竞赛部门尽快审定改造方案,全力推进前期审批和建设工作,确保各场馆年底前如期、高质量交付使用。严把标准关,将场馆改造与赛后综合利用一体考虑,努力把场馆改造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以最周密部署谋划竞赛组织准备,协助完成广州赛区各单项竞委会组建,推进示范场馆建设,做好场馆改造和赛事运行的统筹衔接,认真谋划筹备测试赛、体育惠民工程和火炬传递有关工作。

  三、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各区的沟通协调,结合推进“百千万工程”、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城中村改造等契机,指导各区加快推进新周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努力在扩大建设数量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城市空间潜力,积极推广健身载体融合,会同市林业园林局在公园因地制宜嵌入体育健身设施,打造一批社区体育公园,推进绿道、碧道、桥底空间和学校体育设施利用,全面提高场地设施综合利用效能,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二)办好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以“全民健身、喜迎全运”为主题,以“分时段启动、分类别整合、分形式创新”为思路,创新办好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广州100”越野赛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大力发展冲浪板、桨板、滑雪板“新三板”运动,不断丰富市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新方式、新形态、新场景,营造浓厚的迎全运、爱运动的社会氛围。

  (三)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落实市、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惠民开放,优化“群体通”服务功能,丰富应用场景,打造体育惠民便民示范服务平台。发挥市群众体育行业党委指导作用,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属体育协会筹备成立党组织,健全长效运作机制,推动协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及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四、优化培养机制,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做好备战参赛保障。坚持突尖保重,实行“一人一策”,密切与国家队、省队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广州运动员备战巴黎奥运会和十五运会跟踪保障工作,为重点队员解决伤病恢复、文化学习和体能训练等难题,形成上下齐心协力保障备战的良好氛围,力争更多运动员入选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二)优化训练体系结构。以训练输送为核心,完善新周期训练管理规划和人才培养布局,扩大选材规模,规范重点班运动员吸收标准和流程,抓好科学选才和基础训练,完成备战队伍建设,做好省运会新周期各项工作。突出严管严训,大力推进“训科医学”一体化,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努力引进领军教练员及优秀运动员,不断巩固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三)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推动《2023—2025年广州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细则》落地,开展体教融合示范区、示范单位建设。继续优化市、区两级体校建设,推动体校与普通学校、社会体育组织加强合作,加快推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完善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衔接培养体系。推动体育、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发布、组织、管理青少年体育赛事,推进赛事向港澳台、外籍学生开放。出台《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补助管理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前置审核和日常监管,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执法检查,全面落实国家“双减”工作要求。

  (四)振兴发展“三大球”运动。广泛开展“三大球”群众体育活动,积极发展青少年“三大球”运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三大球”培训机构,积极打造湾区城市足球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构建体育系统、职业俱乐部、校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出台促进足球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职业足球俱乐部扶持奖励政策,协调做好广州、广东广州豹、广州龙狮等俱乐部参赛协调和监管服务工作,引导激励职业俱乐部健康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

  五、坚持创新驱动,有效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一)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聚焦体育与健身产业链提质增效,强化市区、部门联动,发挥链主企业、重点企业带动示范作用,鼓励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体育与健身产业链发展,培育更多的“体育+”服务业态,加快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布局。推动广州市体育产业促进会换届改选,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资源共享互利、凝聚产业合力等措施,为广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机构支撑。探索创新体育场地设施运营机制,优化运营模式,不断增强综合运营效能。

  (二)推进体育消费扩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探索举办体育消费节等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吸引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扩大体育消费,助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探索模式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销售,推动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继续跟进广州足球公园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发展户外水上运动,会同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完善落实珠江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专项规划,谋划打造一批水上运动基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注重融合发展,着力提升重大赛事筹办质效

  (一)办好自主品牌赛事。对标国内外知名马拉松赛事,围绕“广马+”做好品质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大广州马拉松赛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度。持续办好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湾区城市足球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有序推进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筹备。

  (二)推动赛事融合发展。坚持开门办赛事,把赛事筹办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探索由“单纯办赛”转向发展“赛事经济”,推动体育赛事与健康、文创、商业、旅游等产业融合,通过加强策划宣传、优化配套服务,吸引人流、形成热点,进一步拉动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推动品牌赛事成为城市营销新窗口,打造城市靓丽名片。

  (三)加强赛事监管指导。制定《广州市体育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加强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压实办赛主体责任,规范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工作。在支持办好“一区一品牌”赛事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区引进和培育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影响力的高品质赛事,进一步丰富全市体育赛事结构布局。

  七、强化内控管理,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一)提高内部治理规范化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体,修订出台合同管理工作意见,促进体育行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财政经费保障,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加强资金资产监管,落实内审工作规定,抓好审计监督。

  (二)做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加强新闻宣传、舆论导向和舆情风险防控,围绕重大赛事活动和体育惠民成果,策划报道亮点,讲好广州体育故事,展示广州体育发展成果。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注重挖掘和弘扬优秀运动队祖国至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打造运动项目文化品牌,传递体育正能量。深化体育场馆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和展示展演。

  (三)筑牢体育行业安全防线。紧盯重大活动和敏感节点,坚持底线思维,加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力度,健全赛事活动全链条监管机制,坚决守牢赛风赛纪和安全管理红线。加强保密管理,长抓保密教育提醒。紧盯风险隐患,扎实开展体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防灾减灾、消防、反恐等工作,加强新业态体育场所安全监管,做好体育培训、产业市场等领域安全生产及涉稳风险化解工作,全力确保全市体育行业安全稳定。

  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好体育总会、体育对口帮扶、文明城市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爱国卫生运动、生活垃圾分类、无烟单位、诚信建设、公务员管理、统战、外事、编制、信访、档案、政务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提案建议办理、国防教育、工会、共青团、妇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