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信

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回应

广州市体育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第20212043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1-06-01 10:43:16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B类

  穗体办函〔2021〕46号

  刘素燕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生活品质》(第20212043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编办、市国资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刘素燕代表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建设国际体育名城,我局已启动《广州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州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广州市体育场馆设施布局规划》等世界体育名城建设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您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生活品质》的建议对上述文件正式出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一、加强资源统筹,重视体育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加快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我局高度重视体育人才工作。一是对内培养。充分整合利用体育产业全链条资源,持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完善高端体育人才培训体系。依托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省市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广州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制度,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符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的教育与培训机制;二是向外引进。依托“红棉计划”、“岭南英杰工程”和“菁英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从事体育产业研发、生产、产权交易等高端人才,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依托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建设和体育相关的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区域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探索建立跨学科、跨门类、跨专业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州体育产业智库。

  二、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型,打造广州健康体育标杆企业。广州体育馆是我市企业化经营管理场馆的成功案例。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体育场馆运营的企业,在国内首开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参与投资、总承包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先河,成功保障了2019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第四十九届世乒赛、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等国际级赛事,第十六届亚运会、第九届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及王者荣耀冠军杯总决赛等电子竞技热门赛事,满足了广大市民对高水平观赏式体育消费的需求,提升了场馆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正在研究广州体育发展集团组建工作。积极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公共体育场馆、赛事活动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开展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商务等混合型业务,丰富高质量体育服务供给。同时,我局正在市编委的指导下稳步推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

  三、加快引进国际知名体育赛事,提高广州体育国际知名度。我局完善国际高端赛事、精品赛事战略布局,积极申办2023年世界田联接力赛等国际重大赛事。全方位对标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在赛事组织、赛道安排、计时系统、交通设施、安全及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升质量、优化服务,高标准筹备2021广州马拉松赛,创建国际白金马拉松赛事。以办好国际足联世俱杯、亚足联亚冠联赛等为重要抓手,提升广州足球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办好中超联赛广州赛区比赛,确保广州职业足球保持亚洲一流水平。高标准筹备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广州100越野赛、广州垂直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大力引进和培育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带动作用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及冰雪、电竞、帆船等新兴体育项目高水平赛事,增强体育赛事表演业对广州世界体育名城赋能作用,推动国际高端赛事集聚中心建设。

  四、推动体医融合、体文融合、体旅融合和体教融合发展。我局通过发展“体育+”模式,以体育为切入点与连接点,向医养、文化、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辐射。一是体育与医养融合发展。打造融健身休闲、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培育一批以健康干预、健康检测、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保险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项目;在三甲医院试点推广“运动处方”,探索培养体医融合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二是体育与文化融合发展。积极将广州马拉松、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等赛事活动打造成体育文化品牌活动;培育1—2个体育文化融合型示范项目,开发各类体育文化融合衍生产品,宣传推广广府文化和体育生活方式;三是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将登山徒步、马术、越野跑等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向,支持良口马术运动特色小镇、融创文旅城等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赛事活动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四是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支持天河体育中心、二沙岛训练基地打造青少年研学、游学基地;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等 方式,支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协会组织、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开展校园体育教学活动,开设体育特色夏令营、冬令营,探索教育和体育融合发展新思路。

  五、加强体育产业发展及体育赛事、体育企业、体育活动等评估,鼓励体育企业做强做大。我局每年组织开展广州市体育系统场馆经营开放情况分析和广州市体育产业统计分析,摸清全市体育产业底数。组织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团队对2020年广州马拉松赛、2021中超联赛(广州赛区)等重大体育赛事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以此分析研判广州体育产业乃至体育事业的规划布局与发展方向。走访双鱼集团、珠江文体、凯乐石、融创文旅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企业开展调研,全面评估企业生态,深入了解企业诉求,为出台有针对性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积极支持多种体育产业业态健康发展。一是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积极支持广州体育用品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开发和推广应用智能技术与装备,扶持体育用品智能制造园区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体育用品制造基地。积极引导现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和国际化品牌迈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体育优势品牌。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整合品牌和创新资源,全方位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打造国际化体育制造企业;二是发展国际体育服贸业。发挥广州千年商都历史传承和“两区”政策优势,引进跨国体育用品公司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营销总部,积极举办国际体育商品博览会、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展会,推动国际体育服务贸易中心建设。探索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展示中心”,依托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建设体育服务贸易总部经济示范区和“互联网+”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三是发展健身服务业。顺应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式健身休闲消费升级需求,加强城市休闲公园、步道系统、自行车路网、特色健身休闲村镇建设,拓展居民健身休闲空间,扩大体育人口基数。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健身休闲服务,推动销售导向的健身休闲企业向服务导向转变。宣传普及健身指导、运动分析等知识,激发群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积极性;四是发展冰雪产业、马产业、电竞产业、户外产业等多种新兴体育产业。充分发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企合作体制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广受欢迎的标杆企业,进一步挖掘广州及周边地区体育消费潜能。

  六、加快培育体育媒体传播市场。我局聚焦建设世界体育名城,围绕宣传广州体育工作,积极培育健康高效的体育媒体传播市场,科学构建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羊城交通台、广州发布、南方网、大洋网等广州本土媒体为核心,以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腾讯、网易、今日头条等国内媒体为依托,以大公报、澳门日报、澳门商报、凤凰网等港澳媒体为推广的广州体育媒体传播平台,利用各媒体政文板块、体育版块,深层次、多纬度、全方位促进广州体育国际传播,突出广州体育特色,展现广州体育亮点,形成国际体育传媒产业集群,实现广州体育产业全链条量级发展。2020年先后举办了广州体育抗击疫情、2020年体育工作、广州高质量发展(体育专场)、2020广州马拉松赛等重点中心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通气会共计9场,组织媒体报道50多次,撰写新闻通稿130多篇,在各类媒体刊发稿近1700余篇。截至12月16日,全年官方网站共发布信息861条、官方微博发布微博101条、官方微信推送信息295条。

  感谢你们对我市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体育局

  2021年5月27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体育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第20212043号建议答复的函.pdf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