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信

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回应

广州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4040号委员提案答复的函

广州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4040号委员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18-07-31 07:59:2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B类穗体办函〔2018〕86号

周立东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 把广州市建成体育名城》(第4040号),由我局主办,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会办,该提案被列为我局2018年“一把手”领办提案。

您提出:1.在城市生活小区配套设施规划中,增加健身器材设置的标准;2.在居住类用途的土地出让时对体育设施要求同土地出让条件捆绑在一起,用社会的力量使得体育设施建设能刚性落地;3.在体育健身场所经营上给予扶持,在体育健身教练人才建设上给予关心和照顾,科学布局体育健身网点,让群众方便参与;4.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体育走进千家万户,让锻炼身体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以上四点具体建议,对于加大群众体育工作力度,加强我市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国际体育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我局深入研究,并结合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会办意见,现就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按照规划要求,落实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市政府令第138号,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对包括体育设施在内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从规划编制、土地出让、建设、移交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并注重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职责、法律责任的明确。另,《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6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2月修订)中的《广州市区域统筹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对街道级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居民健身场所的设置标准有明确规定,并要求“居住用地内独立设置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必须在规划地块建设总量(不含上述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50%前建设完毕,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广州市城乡规划程序规定》第五十二条将“按照建设时序要求实施了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附属用房)的建设”作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的重要条件。下一步,我市职能部门在规划审批建设管理中,更加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进一步落实我市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建设工作。

二、推动全市相关体育专项规划落地实施。《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及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于2016年经市人大审议通过。规划提出以发展全民健身为重点,以落实体育用地为抓手,以优化布局结构为主线,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广州“国际体育名城”的建设。2017年编制的《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体育专项规划大纲》提出到2035年,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45平方米(这一指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居于前列),通过新建、改造等多种方式重点完善社区体育设施,逐步形成“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10里体育圈”的规划目标。下一步,做好规划落地实施的协调工作,通过完善市、区、街道(镇)、居委会(行政村)四级联动的体育行政管理架构,建立体育、规划、国土、发改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专项规划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重点体育设施项目和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三、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体育设施。按照《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在不改变公园绿地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公园设计等相关规范,合理利用公园绿地、绿道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在闲置空地建设无上盖及围护结构的体育设施无需办理相关规划手续,建设单位可在符合城市管理等其他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规范进行建设。根据您的提案,我局正在梳理相关政策法规,计划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研究利用各类适建城市空间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晰工作流程,进一步增加体育群众体育设施供给。

四、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2017年新建310条健身路径,近三年完成100个小型足球场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广州市足球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的体育系统3年内建设55片足球场,其中2018年计划完成8片球场的建设任务,协调各区落实2019年、2020年建设任务及补助经费。2018-2020年在天河、白云、黄埔、从化、花都区建设登山健身步道约110公里,引导市民开展户外运动。全面落实“加强社区健身设施维护管理,确保正常使用率达到98%以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快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市民开放”的2018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

五、提升体育惠民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双十四”(每周免费开放14小时,优惠开放14小时)惠民开放。以更高质量、更高品质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在固定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创新优化惠民模式,推广“互联网+体育”,进一步扩大“群体通”应用范围,强化运营管理,丰富平台功能,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库,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进场馆,在试行开展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培训服务的基础上,计划增加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跑步等运动项目的培训指导服务。倡导科学健身,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构建国民体质监测“一体化”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分析利用、健身科普宣传。

六、优化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体育走进千家万户,让锻炼身体成为生活重要部分,让市民群众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打造户外运动节等新兴品牌活动,提升“市长杯”系列赛、横渡珠江、全民健身日暨广州体育节等传统品牌活动影响力。协调指导办好南粤古驿道定向赛(广州站),促进南粤文化传承保护。积极探索创办“广州市全民健身运动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形式和组织模式改革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体育三下乡”活动内涵。

七、扶持鼓励体育健身行业发展。我市体育、发改、水务部门已于2016年协调解决了体育健身场所及其配套设施用水按照非居民标准执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按照特种用水价格收取水费的局面,此举大大减轻体育健身企业的负担。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健身服务业,引导社区和体育协会经营以体育健身休闲为服务内容的健身俱乐部。鼓励体育健身休闲业跨市、跨地区连锁经营。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兴办各类健身休闲企业,宣传普及体质检测、运动处方、休闲养生、运动康复等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积极性,拉动体育消费。

最后,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理解、关注和支持,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对我市体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函复。

 

 

 

广州市体育局

2018年7月30日

(联系人:贾生鹏、杨 华;联系电话:38264965、3879844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