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100007483113M/2022-00037
广州市体育局
2022-04-02
2021年广州市体育工作总结
2022-04-02

2021年广州市体育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04-02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奥运年、全运年,体育各项任务繁重艰巨。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市体育局更加坚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广州体育工作,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重要指示批示和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围绕世界体育名城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大赛,统筹业务工作、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力促全面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体育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以高度政治自觉狠抓整改落实,研究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民主生活会,推动整改工作纵深发展、延伸基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研讨8次,局主要领导带头研讨发言7次,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41次、51项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集中专题学习、专题理论研讨、专题宣讲212场次,书记讲党课活动108场次、学党史主题党日420场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阅读红色经典、瞻仰革命遗址、参观主题展览、观看红色影视等活动308场次4952人次;各级党组织发放学习资料3559册。13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全部完成,相关工作情况先后10次被《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情况简报》、市委《每天快报》刊发。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及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104人次与党员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50人次、谈心谈话1207人次、提醒谈话121人次、谈话提醒17人次、诫勉谈话1人次、教育回访谈话8人次,加强对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常态化监督。

  建强干部人才队伍。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拔使用24名处级干部、晋升17名干部职级,机关干部轮岗21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市18个单位、10名个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展“裸官”、领导干部兼职取酬、处级以下公务员在企业兼职等专项整治,处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达95%。举办各类培训班11批次,培训干部810余人次。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全新构建“羊城运动汇”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体系,统筹开展市长杯、体育节、户外运动节、民族传统、社会力量5大系列品牌活动,涵盖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近800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遍布全市11个区,打造广州运动健身、全民参与的崭新舞台。

  健身场地保障有力。全市共有体育场地35335个,每万人体育场地18.92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育设施网络。全部市属公共体育场馆配备“救命神器AED”154台,保障市民运动健身安全。持续开展场馆惠民开放服务,公共体育场馆严格落实“双14”惠民开放要求。

  健身服务便民亲民。在广佛肇共享“群体通”平台的基础上,新增清远、中山、东莞签约合作,扩大线上“体育运动圈”,引导社会场馆上线“群体通”,上线各类体育场馆达820家,提供惠民服务总时长170多万小时,440万人次获得场馆优惠服务。全市共有体育社会组织766家,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数达0.41个,形成种类齐全、遍布城乡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

  三、增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扎实落实奥运争光计划,为国家和省、市赢得荣誉

  奥运全运再攀高峰。我市共有15名运动员出征东京奥运会,获2项金牌、3项银牌、1项铜牌、1项第五、1项第七、1项第八的好成绩,金牌、奖牌位居全省第一,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了广州力量。派出235名运动员参加陕西全运会31个项目比赛,获23金13银30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占全省的42.6%。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2名广州女子冰球运动员光荣入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女子冰球队,实现了广州“冬奥参赛零的突破”的目标任务。

  省锦标赛位居榜首。派出1800名运动员参加40个大项比赛,获金牌425.66枚、奖牌1019.8枚,团体总分18262分。其中:22个项目获金牌第一,22个项目获总分第一,18个项目获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第一,居全省领先地位。

  市运盛会圆满成功。以“阳光体育、活力广州”为主题的广州市第十八届青少年运动会,11个区组团参赛,1万多名运动员参加28个大项角逐,首开先河实现全部项目网络直播,浏览量逾458万人次。大会筹办“简约、创新、和谐、精彩”,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面备战2022年省运会,扎实开展冬训工作。全年广州共向国家、省队、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85名;我市运动员在各级比赛中获世界冠军3项,全国冠军69项。深化体教融合,完成509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工作,比上一周期增加163所。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6家,全市总数超过280家。推动足球改革发展,筹备召开足球改革联席会议。圆满完成国家体育总局考察任务,获评“十四五”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积极推进职业足球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工作。协调支持广州、广州城两支足球俱乐部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竞技状态,圆满完成2021年度中超联赛任务。

  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格局不断扩大。以“新使命、新征程、同圆梦”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全市创建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越秀)、2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项目(从化天人山水、花都融创文旅城)、2个国家体育产业典型案例(“群体通”、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功能区专项布局规划),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天河体育中心、爱奇实业、双鱼体育、同欣体育)。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修订完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体育与健身”产业链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开展调研,助推电子竞技、冰雪、游艇等产业发展。体育彩票销量超过44亿元,较上年增长38%以上,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领先同类城市14.5个百分点。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后续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办好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擦亮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赛事名城效应凸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广州特色、高点站位,做好赛事组织筹办。全年举办国际级赛事2项、国家级赛事14项、省级赛事34项。经努力争取,2023年世界田联接力赛落户广州。这是该项世界田联顶级赛事首次落户中国。2021年中超联赛在广州盛大开幕,经过严格遴选,广州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赛区之一,两个阶段22轮赛事组织严密、精彩圆满,获得广泛好评,中国足协专门致函感谢。特别是4月20日的揭幕战,近3万观众进场观看赛事,成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现场上座观众最多的一场体育赛事。

  各项大赛精彩纷呈。2021年中国网球巡回赛CTA1000广州黄埔站暨粤港澳大湾区网球公开赛、2021年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国家飞碟射击队东京奥运会国内选拔赛、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广州赛区)、国际垂直马拉松公开赛、粤港澳大湾区万米接力超级联赛、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滑雪精英挑战赛、“广州100”越野赛等重大赛事圆满举办。

  六、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夯实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

  疫情防控扎实有效。保障国家跳水队等8支队伍在穗隔离训练和出境参赛;保障天河体育中心迅速建成我市最大疫苗接种点;保障广州体育馆建成全市最大气膜方仓核酸检测实验室,钟南山院士专门发来感谢信。各体育单位、体育场馆、体育赛事活动均未发生新冠肺炎感染案例。

  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深刻汲取白银马拉松、十堰燃气爆炸等事故教训,全面加强警示教育、安全管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建立“一评估三方案一演练”风险防控机制和熔断机制,落实高危体育项目管理,确保体育系统场馆开放和赛事活动安全。

  内部治理科学规范。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改革,完成6个涉改单位整合,重新组建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越秀山体育中心。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市人大审查决算给予充分肯定。制定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扎实推进依法治体。落实对口帮扶和驻镇扶村,先后7次赴梅州、清远、毕节、安顺、黔南等地,推动体育交流合作。

  科教文化水平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和运动员文化学习稳步提高。运动医学、国民体质监测等科研和服务保障能力增强。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新闻宣传、体育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构建良好舆论环境,全年在各大媒体发稿725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信息1354条。加强舆情分析研判、风险评估和防控,舆情态势总体平稳。

  同时,全面做好法治政府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战、信访、数字政府、政务公开、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议提案办理、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会、共青团、妇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