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也是我市体育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与各区体育部门一道,团结带领全市体育工作者,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际体育名城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大赛、体育产业、基础保障、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和新进步。
一、体育惠民成果丰硕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广州市全民健身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34个市有关部门参加,各区参照市的架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顺利启动、扎实推进,得到省体育局肯定,被推荐列入全国评选名单。市属体育协会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区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试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办“全民健身运动汇”,推动社会办体育,“大体育”格局加快形成。
(二)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市政府将“加强社区健身设施维护管理,确保正常使用率达到98%以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快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市民开放”列入“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经市、区两级共同努力,民生实事任务全面落实。全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正常使用率达到98.96%,市区两级45个公共体育场馆、上线“群体通”的360家社会体育场馆、社区小型足球场实行惠民开放,惠及市民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
(三)惠民服务丰富多彩。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30万小时,惠民700万人次。优化提升“群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惠民服务100万小时,惠民300多万人次。进一步推动佛山等周边城市体育场馆上线“群体通”。强化市民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优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驻体育场馆,免费开展教学培训和健身大讲堂。各区加强“一站两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面向基层提供惠民服务。
(四)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全年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496项次,近700万人次参与。广州户外运动节持续全年,遍及全市11个区,多项国家级赛事落户,“广佛穿越”“广清穿越”有力促进城市体育交流合作。“市长杯”系列赛、全民健身日暨广州体育节等传统品牌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成功应对雷暴天气影响,横渡珠江活动确保安全顺利。从化区获2018年全国登山健身大会最佳组织奖、越秀区将“100场群众性足球比赛”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来抓、增城区承办南粤古驿道世界定向排位赛、花都区连续3年承办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南沙区连续3年举办“扬名立万”徒步活动,荔湾区开展“7·16全民游泳健身周”,区域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二、竞技体育成绩斐然
(一)省运成绩稳居榜首。在检阅全省各市体育综合实力的第15届省运会上,广州代表团(竞技体育组)夺得金牌162枚、银牌125枚、铜牌89枚,总分11484.59分,金牌、奖牌、总分三项均居全省第一,创我市参加历届省运会最好成绩。同时,还囊括体育道德风尚奖,市体育局和增城、荔湾、番禺、越秀、天河、花都、海珠、黄埔等8个区体育部门获“2015—2017年度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市委市政府特向代表团致以贺电,并在《广州日报》刊登,号召全市学习。
(二)亚运参赛再创辉煌。广州籍运动员在第18届亚运会上夺得16项金牌、5项银牌、4项铜牌,破1项世界纪录、1项亚洲纪录,创参加历届亚运会最好成绩。其中,金牌数占广东所获32项金牌的50%,在全省保持绝对优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重大贡献;即使放到本届亚运会各国各地区代表团金牌榜上,广州也可位居前8名。从各区情况来看,花都区获5项金牌,荔湾、海珠区各获4项金牌,增城区获3项金牌,天河区获2项金牌,越秀、番禺区各获1项金牌。
(三)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向国家、省、解放军队输送运动员75名,广州籍运动员参加各级比赛获世界冠军37项(含13项分站赛)、亚洲冠军26项、全国冠军120项。全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34237名,新增7664名;市属、区属在编教练员309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教练员14名、高级教练员77名。着力加强10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个省级示范基地、16个省级体育单项后备人才重点基地建设,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扎实。增城、越秀、番禺区体校等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三、重大赛事精彩纷呈
(一)双金广马更加闪耀。广州马拉松获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并连续5年获评中国田协金牌赛事。进入新的赛事运营合作周期,广马以崭新姿态呈现:首次不进行赛事商业冠名、首次引入国际一线运动品牌装备、首次与北京共同推出“直通广马”“直通北马”互通项目、首次引入防作弊手环严明赛纪、首次设置半程马拉松官方领跑员。同时,竞赛组织更专业规范、服务保障更精细体贴、医疗救助更严密周全、宣传推广更深入人心、文化活动更多姿多彩、交通安保更稳妥可靠,得到社会各界和中外媒体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国际田联技术代表赞扬:“广州城市建设和赛道设计超出我的预期。广马非常成功,完全达到金标赛事标准。无论是成绩还是竞赛组织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等均已达到国际一流”。
(二)品牌赛事优化升级。全年举办18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连续4年落户广州,2018年首次办赛开局良好。国际攀联中国攀岩公开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世界斯诺克中国锦标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大赛越办越好。承办亚冠、中超足球联赛、CBA篮球联赛及足协杯等比赛60场,确保安全稳定,为广州恒大淘宝足球队、广州富力足球队、广州时代中国篮球队主场赛事提供一流服务保障。2019年篮球世界杯广州赛区筹备工作扎实推进。
(三)各区赛事广泛开展。统筹全市高端赛事布局,各区办赛向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赛事水平不断提高,“一区一品牌”已成格局。广州从化山地马拉松(国际赛)、海珠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天河国际垂直马拉松系列赛广州站、广州花都摇滚马拉松、广州海珠九球国际公开赛各具特色,广州黄埔马拉松设9个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方阵、南沙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广州停靠站)等活动促进大湾区城市体育交流合作。
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一)产业格局不断扩大。据最新统计,2017年我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425.76亿元,占全市GDP的1.98%,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平台:国内体育界最高规格展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连续5年落户广州,2018年首办取得圆满成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广东省委常委黄宁生出席并致辞,全国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国内外业界精英云集,给予广泛好评;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开幕运营,2019年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筹备平稳推进。开展马术运动及相关产业专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
(二)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印发实施《广州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奖励政策,协调解决俱乐部训练基地建设问题。越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出台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创建环二沙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黄埔区着力推动体育中心场馆建设,番禺区推进足球训练基地项目。花都区引进市场主体建设世界顶级冰雪运动场馆、南沙区采取PPP模式建设网球运动中心,作出有益探索。
(三)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全面强化各类赛事活动安全保障,坚持安全形势分析专题会议制度,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督导检查,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市、区两级协同加大高危项目监管力度,全市出动检查人员2764人次、检查842个游泳场所,培训管理人员、救生员1580人,开展4个系列安全宣传活动,确保泳季安全。体育彩票市场安全平稳,全年销量52.52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市有10个区实现增长,天河、白云区销量超过9亿元。
五、基础工作保障坚实
(一)场馆管理提质增效。市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行平安有序,实现零事故。应对最强台风“山竹”,防灾减灾措施积极有效,灾后恢复迅速。强化督促指导,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卫生、绿化、文化建设,场馆环境持续改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规范物业出租管理,妥善收回到期物业。局系统31个工程项目总体完成率达97%,其中:越秀游泳场体育设施改造完工,天河体育中心全民健身综合场完成结构工程施工。
(二)法治宣传保障有力。深化放权强区,强化普法宣传,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解读,推进行政复议和法律诉讼解决。坚持“解民意、听民声、重落实”,办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把握舆论导向,举办31场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加强社会宣传,在各级各类媒体发稿1600余篇,向市政府网站报送信息182条,及时回应市民关切,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市委市政府内刊采用我局信息近60篇。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安全防护,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严格落实《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办法》,信访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博物馆、精粹馆、校史馆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资金资产管理规范。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财政性资金总体执行率达99.04%,超额完成财政部门制定的工作指标。协调解决土地出让金问题,完善《广州市体育局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审计、财政部门部署开展9次专项检查,组织内部审计和检查24项次。物业确权取得突破性进展,物业权属关系进一步理顺。
六、党的建设深入推进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广州体育工作,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局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贯彻民主集中制,召开党组会40次,决策重大事项285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16次,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二)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出台《2018年广州市体育局十件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把基层党建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之首。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每季度召开局系统党组织书记会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高标准严要求开好3次民主生活会,全面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1个局属单位党支部被评为市直属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新“两新”组织党建,成立市群众体育行业党委。
(三)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期间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举办4期干部轮训班,组织局系统122名处级干部参加集中轮训。选派14名干部参加机关基层双向挂职锻炼,组织局属单位新招聘管理人员到局机关对口跟班学习4期24人次。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2018年我局党组选人用人工作得到上级组织和全局系统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同。工会、团委、老干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四)筑牢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巡视巡察整改,推动整改见底见效。以市委督导组6次实地检查为契机,深化基层正风反腐。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在全局系统通报考核结果,对6个单位领导予以约谈。坚持抓早抓小,深化“四种形态”运用,开展谈话提醒233人次,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岗位调整、诫勉,直至纪律处分。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建设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