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007483113M/2025-00047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5-03-28
名称: 2025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5年广州市体育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3-28  浏览次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体育强市规划出台实施的开局之年,更是万众瞩目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聚焦“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全力以赴办全运迎大考,全面统筹做好体育各项工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成功、圆满、精彩举办作出积极贡献,努力开创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政治引领,为广州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体育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实落细。

  (二)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等学习制度,持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在深学细悟、力践笃行上不断走深走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高质量专项调研,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力度。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执纪监督“四种形态”运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建管并举,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体育干部队伍,加大体育行业不正之风整治,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持干字当头,坚决扛起筹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使命担当

  (一)扛起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的部署要求,聚焦赛事筹办主责主业,以“主力军、排头兵”的定位,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全力保障,推动各项筹办工作全面落实、全速推进、全力攻坚,以实干实绩实效充分展现广州体育人的精神风貌、扛起广州体育人的责任担当,为赛事圆满成功举办作出应有贡献。

  (二)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优势,根据筹办工作需要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各项目竞委会,高位推进开幕式筹备、场馆维修改造、测试赛组织、火炬传递、“双先”代表观摩等重点工作,做好竞赛组织运行各项保障。结合重要时间节点,联动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多措并举延伸赛事溢出效应,大力营造“全民迎全运”舆论氛围。加强备战十五运会运动员跟踪保障,力争更多广州运动员入选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家门口展现广州健儿风采,努力交出“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高分答卷。

  三、坚持惠民便民,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一)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落实。结合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部署和体育部门职责,在赛事活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继续统筹做好对口行政村帮扶工作,积极推动体育小镇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

  (二)持续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聚焦“喜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主题,举办广东省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办好“市长杯”、体育节、户外运动节等品牌活动;依托广州丰富的碧道、绿道、白云山云道、从化国际赛车场等户外运动优质资源,开展速度运动、水上运动、新兴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赛事活动,进一步优化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

  (三)持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结合广州城市更新和“微改造”,充分挖掘城市“金角银边”,落实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工作任务,布局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推动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广场、中心建设,实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社区(行政村)100%全覆盖目标;协同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不断拓展群众身边运动空间。

  (四)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体育社团指导服务作用,加强党建引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主题活动,将科学健身指导、运动项目普及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优化“群体通”平台功能服务,对接“全运广州”小程序和场馆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助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工作。

  四、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探索“开门办体育”。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有关政策要求,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等参与竞技体育发展,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联动、共建共赢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格局。

  (二)抓好新周期训练备战。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大力发展广州特色、优势项目,加大冬季项目发展力度,推动与热血奇迹公司共建市滑雪队,积极引进冰雪项目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推进省运会新周期备战队伍建设,加强运动队训练管理,发挥科研医疗保障作用,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教育,努力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市、区两级体校建设,推动市级体育传统特色体校与具备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合作共建,促进体校学训水平双提升。支持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健康发展,拓宽人才培养阵地。严密组织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办好第十九届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会。加强线上、线下监管,促进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四)持续推动“三大球”发展。强化抓好“三大球”的政治责任,切实发挥体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等职能。抓好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加强青少年竞赛体系融合,加大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办好湾区城市足球系列赛事活动,持续推动广州足球改革发展。引导和激励职业足球、篮球俱乐部健康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持续推进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广州足球公园建设。

  五、坚持提质扩容,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一)建强体育与健身产业链。持续做好链主企业、重点企业的服务沟通、供需对接等工作,加强规上体育企业跟踪服务,积极培育体育“智造”、竞赛表演、场馆运营等领域优质体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持续培育国家、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进完成市体育产业促进会换届工作。

  (二)大力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贯彻落实《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依托广州碧道、绿道、云道体系和山地资源,以赛事活动为引领,支持各区建设设施完善、服务优质、赛事丰富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鼓励和支持各区发展马术、电竞、冰雪、帆船等新兴体育运动,做强水上运动产业集群,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体育产业。积极培育冰雪竞赛表演市场,推动大学城体育中心建设综合性高标准冰上运动场馆、举办青少年冰雪系列赛事,支持花都区举办湾区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节,持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

  (三)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充分发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等重大赛事带动作用,结合成功入围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品美食”等活动。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打造“体育消费节”,探索创新“体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推动商旅文体健大融合,进一步拓展体育活动经济价值,全面带动体育消费和城市消费提质增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销售。

  六、坚持融合发展,统筹办好重大体育赛事

  (一)优化赛事体系。密切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单项协会沟通对接,结合城市特质和长远发展实际,加强赛事资源引入,积极申办更多有影响力的顶级赛事。持续培育大湾区优质品牌赛事,支持各区办好“一区一品牌”赛事,打造市区联动、丰富多元的品牌赛事体系。

  (二)提升赛事品质。高标准做好世界田联接力赛筹办工作,力争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田径盛会。围绕“体育+”全面提升广州马拉松赛办赛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广州城市文化和本土特色。加强宣传策划,做强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不断提升赛事品质和知名度。

  (三)发展赛事经济。大力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把广州著名景点、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融入各项赛事,带旺街区、商圈人气,激发景区活力,为持续扩大消费贡献体育力量。围绕做大“龙舟经济”,整合市、区龙舟赛事活动资源,打造集民俗文化、竞技赛事、文旅消费于一体的龙舟嘉年华。探索市场化办赛机制,鼓励和支持国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逐步构建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

  (四)加强赛事监管。统筹监管全市重要体育赛事,压实办赛主体责任,出台赛事工作指引,做好赛事活动拉动消费统计监测,规范赛事活动举办。继续做好中甲、中乙、CBA等职业联赛主场赛事协调和监管服务工作。

  七、坚持强基固本,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科学谋划体育强市顶层设计。结合国家和省即将出台的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和我市发展实际,加快推进体育强市体制机制建设,编制出台《广州体育强市建设规划》和《广州体育发展“十五五”规划》,推进印发实施各类制度性配套文件。

  (二)筑牢体育行业安全稳定基础。统筹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新业态体育经营场所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消防、反恐等工作,坚决杜绝体育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坚持底线思维,抓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全力配合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赛事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涉及体育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工作,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三)提高内部治理规范化水平。坚持依法治体、科学决策,不断提升体育工作制度化水平。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零基预算要求,坚持量入为出、业财联动,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资金资产监管,落实内审工作规定,抓好审计监督工作。

  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好体育总会、保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审计、统战、国防教育、外事、法治政府建设、建议提案办理、编制、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管理、档案、信访、政务公开、体育对口帮扶、工会、共青团、妇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文明城市创建、诚信建设、爱国卫生运动、生活垃圾分类、无烟单位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