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信

广州市体育局
关注 ·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之窗 > 新闻报道

【聚焦省运】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原伟伦体校)征战省运成绩显著

来源: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18-08-09 12:18:12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8月8日,伴随着省运会火炬的点燃,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肇庆盛大开幕。广州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前就凭借90枚金牌,在省运会总分榜、奖牌榜上领跑。作为广州体育代表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冠军摇篮”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派出了14个项目511人的队伍参与了本届省运会14个项目296枚金牌的角逐。
  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运动劲旅,在已经结束的击剑、体操、摔跤、女篮、跳水、跆拳道、武术赛场上,该学院一举为广州体育代表团斩获了56金8银4铜。女子篮球称霸省运赛场五连冠,击剑豪夺28个项目的16金,摔跤较上届省运金牌翻倍,体操深圳主场作战实现金牌超越。在已经结束的六个项目中垄断五个总分第一、五个金牌数第一、三个体育道德风尚奖。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其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完善的培养体系,在接下来的省运征程中必将取得更大的荣誉。   



  训学合一,搭建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平台

  运动员文化教育和退训后的“后顾之忧”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社会尤为关注的话题,广州市体育局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并直面破解这个问题。自2004年经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高职教育以来,该学院构建了"训学合一"的培养机制,完善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从选拔、培养到输送、升学的“十四年一贯制”人才培养通道,实现运动员中、高职有效衔接,确保广州运动员能接受大学教育。据悉,近四年来该院就有529名运动员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163名运动员学生退训后顺利转段高职学习。
  本届省运会击剑比赛中乙组女子花剑团体冠军的付子玉就是这种培养机制的受益者。结束省运会征战的她已经考上了该学院的高职,面对人生新的阶段,她认为,虽然还是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但高职的生活让她既期待,又紧张。“希望以后能考到高职的中芬合作班” 她兴奋地说起自己的愿望。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校内资源,实现“竞技体育”和“高职教育”协同发展,“训学合一”成为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
  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使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成为广州市参加省运会、青运会、全运会、奥运会人才的主要来源和支撑。
  据了解,该学院先后培养了杨维、张洁雯、杨景辉、杨伊琳、雷声、张雁全、陈艾森、刘诗雯等8名奥运冠军,谢杏芳、樊振东等23名世界冠军,夺取世界冠军126项/次。竞技体育背景深厚的同时,丝毫不敢忘却人才梯队的建设,才是永葆青春的动力。仅在2017年,该学院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就有5人12次获得世界冠军,8人16次获得亚洲冠军,55人76次获得全国冠军。    



  上下联动,本土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所连续3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学校,“人才”的重要性被放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据介绍,广州在竞技体育培养上,特别注重本土运动员的培养。为此该校形成了一套上联联动的育人机制:向下,教练深入各区体校、俱乐部为运动员基层培养和选材扎根;向上,做好大赛参赛和奥运跟踪保障工作为运动员争取大赛机会施肥。
  据了解,以刚刚在省运赛场大放异彩勇夺8金的广州摔跤队为例,这项对体格要求尤为苛刻的项目,8名冠军队员清一色来自广州本土。摔跤领队张威锋深有感触说,“本届省运会队员们的优异成绩与各区体校的基础培养分不开。此次省运夺冠的8名队员,来自花都的罗永权、邵嘉铖、任婉晴,增城的陈家煌、尹静柳,从化的李晶晶、陈建鹏,番禺的冯泳欣都是教练从基层培养选材上来的。    



  保障融合,训科医学一体化体作用彰显

  竞技体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成绩的获得并非偶然,战队出征的身后往往有一个团队在默默辛勤地付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竞技体育为立校之本,“训科医学”紧密结合,强化后勤保障,竞技体育人才共育。
  该学院有国家级教练7人、高级教练33人、中级教练39人的强大教练员团队,为了备战本届省运会,借助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围绕各队运动员体能、生理、心理特点,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水平。科研团队为运动员制订营养健康菜谱、跟踪减重运动员身体状况。体能教练为队员进行体能测试和训练,通过专业的“鹰眼测试”将队员生理指标及时反馈给教练员,帮助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疲劳程度和运动量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训练安排。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省运工作小组,驻守一线,及时做好赛前赛风赛纪、赛时指挥协调、赛事情报收集、赛后成绩分析。每队配备两名医生,在赛场上下为运动员进行疲劳恢复和康复治疗。
  8月2日,本届省运会女子甲组篮球决赛前一天的半决赛上,广州队遇到强敌深圳队。两虎相斗,必有一胜,广州队虽取得胜利,连日征战的队员早已疲惫不堪。有幸队伍配备的随队医生在赛后的晚上给每一位队员拉纤、按摩,为队员恢复体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昨天晚上队员们特别累,今天还要面对决赛,按摩从晚上8点持续到11点,医生们的手都在不停的颤抖”,医生罗杰对记者回忆道,“但看到今天的成绩,一切都值得”。    

  双向流动,竞技体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上水平

  除了扎实训练和保障,在育人的理念上,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也走在了前列。该学院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智力资源,输出本院优质教育资源,促使竞技体育培养与国际接轨,为运动员学历提升、能力增长创造良好通道。
  该学院与美国春田大学共建了具有中西康复医疗特色的“体育康复实训基地”,利用中西疗法为运动员保驾护航。与韩国忠北体育高中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与多支运动队在师资培养、人才共育上建立深度合作,该项目还被列入广州市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育事业在广州正是得益于这份对竞技体育坚持和沉稳,方才拥有如今的蒸蒸日上。   



  伴随着8月8日省运会的开幕,举重、柔道、蹦床、跆拳道、田径、拳击、蹦床等多支由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广州代表队征战在即,期待他们精彩继续,再创辉煌。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